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08秋拍观察金融危机对艺术品市场影响几何?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7:49:53 热度:585

  每年11月12月,各大拍卖公司的一年一度的秋拍将陆续“开槌”。尽管拍卖市场只是艺术品市场的一小部分,但作为高端市场的代表,拍场上的“风吹草动”历来都能最迅速、最准确地反映整个艺术市场的发展走向。

  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阴霾之下,所有藏家和看客在关注今年秋拍的同时,都不得不带着些许的忐忑和忧虑,当代艺术、天价已经不再是关键词,大家更为关注的是现在的市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是由热转温、由急转稳,还是由热转冷、由快转慢?

  尽管没有人能够给出准确的答案,但是相信大多数人会认可这样一个判断:今天的艺术品市场已经今非昔比。如果说今年春拍一切都还是猜测,那么时至秋拍,一切似乎已经显而易见。

  最坏的时候?最好的时机?

  相比往年的奢华、气派,甚至夸张而言,今年各家拍卖行的预展和拍卖活动都似乎进行得比较“低调”。无论预展规模、宣传力度,还是拍品的数量和品质上都无法和火爆的06年、07年相比。

  今年秋拍的开始时间也比去年要延后,有的拍卖公司的“秋拍”甚至推迟到了12月底。面对“秋拍怎么还没有开始”的询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拍卖公司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今年作品征集特别的难,所以时间一直确定不下来。现在行情不是太好,很多藏家担心卖不出好价钱都不愿意出货。”

  “大环境不好,(艺术品市场)肯定也是会受到影响的,包括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对于艺术品市场也是有很大的影响。”英国佳士得(CHRISTIE'S)有限公司中国区业务发展总监汪洁女士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表示,“现在征集作品真的很难,因为好作品是有限的,现在越来越难找了。”

  中国嘉德董事副总裁寇勤也对《中国经济周刊》表达类似的观点。他说:“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密不可分,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与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肯定是相关联的。”

  但是他也认为,不应该“盲目的悲观或乐观”,“中国在此次的金融危机中所受的影响,相对比美国和欧洲等经济体要弱一些,而艺术品市场在整个风暴中处于比较末梢的位置,受到的影响在时间上会有所滞后,力度上也会有所减缓”。

  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故事,今天也会发生。

   11月12日,中国嘉德2008秋季拍卖会率先在北京落槌,总成交额3.6亿元人民币,与去年秋拍6.98亿元的总成交额和今年春拍9.93亿元的总成交额相去甚远。整场拍卖,没有一件超过千万元的作品。尽管嘉德方面表示,这样的结果符合预期,但是不免让人觉得“冬天”真的到了。

  和中国嘉德这样指标性的大公司相比,一些小拍卖公司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有的拍卖公司的作品流拍甚至达到了7成以上,成交额更是“惨不忍睹”。在接下来的11月下旬,秋拍还会继续,对于“好消息”的出现,大部分业内人士“都很难表示出乐观”。

  “但是这样的时期却是买东西的好时候,是收藏的好时机。”汪洁认为。寇勤也表示:“虽然这次不可避免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但是我们认为好的作品、重要的作品一定能立足市场,目前的情况也不失为艺术品收藏的良好时机。”

  面对不乐观的市场行情,不少拍卖公司在收缩阵线的同时,也纷纷调低对作品的估价。在一些拍卖公司的预展会上,记者就发现不少作品的预估价都经过了修改。

  “今年我们确实看到了一些这样的情况,不过我们佳士得一向本身的估价不高,我们从来没有因为市场好就提高估价,所以我们今年并没有调整。”汪洁说。

  当代艺术遭遇“霜冻”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艺术品市场的各个板块所受到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中国嘉德董事副总裁寇勤先生认为:目前,受到金融危机冲击最为严重的板块就是当代艺术部分,“我们注意到前一段时间海外拍卖公司进行了拍卖,据他们自己介绍,中国传统艺术类的拍品表现比较平稳,甚至还出现了很高的成交价格的情况,相对来说,当代艺术板块成交情况不理想。”

    率先进行的香港苏富比秋拍,最先传达出了“不妙”的信号。

  今年4月,张晓刚的《血缘:大家族3号》香港苏富比(SOTHEBY’S,又译索斯比)的拍场上以4736.45万港币成交,远远超过1950万到2700万港币的估价,同时也打破了张晓刚个人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

  但是,今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上的、同系列的另外一副作品《血缘:大家族1号》却仅仅拍出了2306万港币,而该作品的预估价为2000万2500万港币。而张晓刚的另一幅作品——《血缘:姐弟》因为最高叫价未达到卖家定出的1000万底价而流拍。

  另外,曾梵志的《安迪·沃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也因为最高叫价仅1250万港币,未到预估价2000万到3000万而流拍。

  而在今年5月24日香港佳士得举行的“亚洲当代艺术及中国20世纪艺术”夜间拍卖会上,曾梵志1996年的作品《面具:6号》拍出了7536万港币的天价,不仅打破了中国当代艺术品最高成交世界纪录,也成为第一件进军“千万美元俱乐部”的中国当代艺术品。

  整个今年香港苏富比“现代及当代亚洲艺术”的夜场拍卖结果显示:47件中国当代艺术拍品,估价超过2.45亿港币,但最终成交率只有59.6%,成交额1.17亿港币,不足估价的一半。包括方力钧、岳敏君、曾梵志等在内的一线艺术家的5件作品流拍,许多作品只卖出估价的一半。

  一向被视为中国当代艺术“风向标”的苏富比,今年给出的信号似乎不太妙。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当代艺术的“疯狂时代”开始“终结”,甚至有悲观的估计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可能要缩水2/3,甚至更多”。

  “当代艺术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要看具体作品及其估价,并不是张晓刚的每一件作品都很好卖,包括大师级的画家也是一样。比如齐白石,他的代表作的价格就会很高,但一般的作品就不高。”汪洁表示,“一个艺术家的艺术巅峰只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期,一个艺术家不可能每一个时期的作品都是好作品,好的作品只来自于作者一生中最辉煌的一段时间,也就那么几件作品,比如,曾梵志的《面具》系列就非常好。”

  “有一些调整,但都是很正常的”,当代艺术的价值回归其实也是市场成熟的一种表现,“这说明收藏家会选作品了,以前是一听到名字就会买,现在不是一听到张晓刚就买,而是会考虑买什么系列比较好。”她说。

  传统收藏和“影像作品”受青睐

  似乎在最近几年中,无论是春拍还是秋拍,无论是公众还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似乎都集中于哪件当代艺术作品又拍出“令人咋舌的天价”?哪位当代艺术家又进入了“百万美元俱乐部”?而今年秋拍,无论是拍卖行的着力点,还是人们的关注点似乎都发生了变化。

  这一点,从拍卖公司今年拍品的结构分布上,就能清晰的看到变化。几乎所有的拍卖公司都加大了抗跌性较强、市场表现较为稳健的品类拍品的数量,如中国近现代书画、瓷器玉器等。“物以稀为贵”依然是瓷器工艺品拍场上的不变真理,而中国近现代书画则保持了其一贯的稳健。

  “具体到中国嘉德的这次秋拍,我们在门类设置和门类中各部分拍品所占比重上,根据市场行情进行相应调整,保证了合理的设置和布局。”寇勤说,“在拍品数量和总成交额上,中国传统艺术方面占绝大部分,当代艺术部分在整个中国嘉德总成交额中所占的比例相对比较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嘉德今年的秋拍中明显减少了中国油画部分的比例,另外还特别增加了以寿山石等为主的“国石国艺”专场,成交率高达91%。

  而北京华辰甚至彻底舍弃了当代艺术,则是选择一些新的市场热点。比如影像艺术和红色经典系列。影像艺术作品在国外已形成了成熟度很高的市场,但在国内仍属刚刚起步。不过,经过最近两三年的市场铺垫和需求培养,“影像作品”似乎已经开始在拍场上崭露头角,受到了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

  另外,在市场推广方面,不少拍卖公司增加了预展的城市和地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北京、上海等城市,不少拍卖公司都开始在太原进行预展活动。

  “我们有80%的重要买家和VIP客户都来自于山西,所以我们是应买家要求才增加太原预展的。”北京一家拍卖公司的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太原是文化底蕴非常厚重的城市,而且藏家也蛮多的,国际收藏界非常活跃。”据汪洁介绍,今年秋拍,佳士得首次将太原列为了预展城市之一。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孙冰

关键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