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7:43:38 热度:581
齐白石“‘白菜’换白菜”的故事,恐怕已经成为遥远的绝响了。
“年收入10万元仍是收藏局外人”。收藏圈里的这句行话让艺术品“草根”消费者颇感无奈。不满收藏圈的逻辑,“草根”们愤然抛出“年收入千万以下仍是投资局外人”的言论。在艺术品投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草根”阶层却因收藏门槛过高而缺席此番行市,也难怪诸多“草根”心生不满。
不知是不是因看到了“草根”消费市场蕴藏的巨大商机,将于11月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艺术中国博览会为“买得起的艺术品”专门开辟了一个500平米的展区,这在国内博览会尚属首例。据悉,这些“买得起”的艺术品包括油画、雕塑、国画、版画等作品,由100位年轻艺术家提供,价位在800元至8000元之间。这个消息让一些“草根”蠢蠢欲动。
“我对这个展览很有兴趣,到时想去看看,如果真有喜欢的作品,就买一两件回来。”在北京某电视台工作的编导李颖觉得,购买千元左右的艺术品比较符合她的收入水平,“我曾经买过几幅风景油画,用来装饰房间,价位都在几百元,我觉得艺术品的最大功能就是装饰,投资型艺术品不适合我,距离我的消费水平太遥远。”
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起步不久就造就了成千上万的投资贵族,但有着很大发展空间的“草根”消费市场却没有培育起来。国内的艺术品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倒金字塔形状,即投资市场高高在上,收藏市场不温不火,普通终端消费市场冷冷清清。这与艺术品市场的价位偏高不无关系,毕竟,如果不是为了投资或送礼,普通消费者很难自己“消费”这些艺术品。
在和讯网举办的艺术品市场调查中,年收入10万以下的群体占了被调查人口的68%,年收入100万以上的人口只占总数的6%,选购艺术品的心理价位选项中,64%的人选择了1万以下,22%的人选择了1万至5万的心理价位。
“如果一件艺术品需要花费购买者1个月到3个月的工资,它就是消费品,但如果花费了半年以上的工资,则属于收藏品或投资品了。”经济分析人士古月轩认为,消费、收藏、投资除了价位区别,还有购买动机的差异,基于喜欢的购买,可以归为消费或收藏,欲求回报的购买,则属于投资范畴。“有时候收藏和投资很难界定,许多人收藏也是出于对消费品升值的预期,所以收藏和投资领域一掷千金的例子数不胜数。而艺术品消费则与二者有着严格的界限,它是在消费者可承受范围内,基于得到心理满足和精神享受的购买行为。”
不同于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消费者购买艺术品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利益,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就不难解释,和许多奢侈品一样,高价艺术品的价格定得越高,就越受青睐。早在100多年前,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种现象的心理动因:人们从一件高价艺术品中所得到的满足,大多是出于美感名义假托下的高价感的满足,因为它既稀罕,又值钱,因而更加名贵。“当人们再次看到梵高所画的麦田时,呈现在他们眼里的不是金黄的田地,而是一大堆金光闪闪迷人的金钱。梵高、雷诺阿、毕加索这些名字已成为了财富和荣誉的象征。”
然而,国内艺术品市场扶摇直上的高端路线随时都有“踏空”的风险,收藏市场和投资市场双头并立的局面并不稳定。健康的艺术品市场需要广泛的消费型购买作为金字塔的塔基,艺术品收藏和投资都应附着于塔基之上。“没有较稳定的大规模草根消费市场的支撑,艺术品市场是非常脆弱的。”艺术品市场也难逃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艺术品消费才是流通过程的终点。
“人们热衷于投资和收藏同近两年艺术品市场舆论不无关系,媒体总热衷于将艺术品投资与房地产、股票相提并论,从而使许多人忽略了艺术品作为普通商品的价值属性。”古月轩指出,培育稳定的消费市场,绝非一两个博览会可以解决,除了扶持一部分画廊和拍卖公司走低端路线,消费者的购买心态也很重要,人们的目光从关注价格转移到关注艺术价值是关键。
北京的张先生是位律师,收入不菲。在他的房间里,挂着一幅比普通挂历略小的油画,“这幅画是两年前在街边买的,当时才花了40块钱。其实只要你觉得好看它就物有所值,购买艺术品的初衷是给人带来愉悦感,而不是为经济压力所累。”
昔日齐白石画白菜换回真白菜,在让白菜小贩捡了个大便宜的同时,几近原始商品交换模式的“以物易物”也成为一段美谈。或许在白石老人眼里,大白菜和艺术品还真没有明显的高下之分,然而这种“白菜”换白菜的故事在当今凯歌高奏的艺术品市场恐怕已然成为绝响了。
来源: 文化传播网 作者:胡芳
欢迎关注公众号
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