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痴迷书法的他去天堂挥毫泼墨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7:31:45 热度:725

 


  还在医院的时候,只要发现韩韬情况不妙,老伴宋婆婆就会坐在他身边,习惯性地念《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尽管老韩已神志不清,但他仍会双眼一亮,马上接下去:“小桥流水人家……”


  这位痴迷艺术的老人,用一支毛笔、一方砚台,将自己的晚年打造得墨香四溢,却在12月20日晚上7时25分撒手而去,享年80岁。


  空闲时 沉迷艺术


  昨日,水碾河路6号攀成钢宿舍区29幢一套普通住房内,水泥地板,木桌木椅,书桌上,纸砚笔墨犹在,只是主人已离去。


  韩韬是河南夏邑人,1949年,作为当年为数不多的高中生,他顺利进入了部队的文工团,成为一名文化干部。1958年转业入厂后,韩韬始终辗转于攀成钢的人事科、劳资科等部门,在办公室生活中打发着一段平淡时光。


  很少有人能回想起老韩是怎么喜欢上书法的。老朋友沈先生说,只记得老韩订了很多艺术类的杂志,诗词楹联书法无所不包。空闲的时候,别人聊天,他就沉迷于书中。一个清晰的记忆是,大家一同上街,要是看到一些漂亮的书法,老韩就直直地望着,伸出食指跟着比划。


  如今,可供家人回忆的,就是墙上悬挂的一些作品,清一色的隶书字体,笔法浓烈而凝重。而挂在卧室中一张由外地某协会颁发的奖状,则显示着老韩在书法上的成就:当代优秀书法艺术家。


  离休后醉心书法


  对于老韩来说,书法的诱惑难以抗拒。1985年,他刚离休后不久,马上就去报名参加老年大学,选了书法、诗词和文学鉴赏等多种课程。


  “他骨子里有一股文艺气质。”在沈先生的记忆中,这是一个痴迷艺术的老头,工作时未能实现梦想,离休后就拾掇起来,慢慢去做,光是书法就选了几个老师。回家做作业时,老师叫临什么,他就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去琢磨。不临完,不吃饭。通临一篇《勤礼碑》,他花了好几个月时间。宋婆婆是他的第一读者,每次老韩写完一页,必叫她审读。老韩的书法渐精,书法协会以及一些单位组织的书法展览上,常常能见到他的作品。


  圈子里还常去新华公园里试笔“比武”———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带上文房四宝,到公园里设擂。一人聚精会神地写字,其他人就围成一圈观看,“要是你指出他的缺点,他会高兴得很。”


  友人评价,老韩的字用笔灵活,笔法凝重,最大的特色是落笔起笔比较重,擅长隶书,字里行间却鲜明地带一些篆书的意味。但他却不让自己的字进入市场,“不缺这钱。”


   临终前 心系作品


  晚年,一场偏瘫让这个为书法而狂的老人陷入了寂寞。他常常赖以自豪的右手不再听任使唤,每次他习惯性地坐到书桌前,还未动笔,神色马上黯然下来。一个朋友试图用竹竿和泡沫为他做一支大笔,以便可在地上练习书法,但老韩拒绝了。他努力了几次,很丧气地说:“唉,手动不了。”但协会组织展览,从不缺席的他,仍会选出从前一些作品,交给朋友送去,还一再叮嘱对方留意别人对自己作品的评价。


  老韩对书法的爱好已开始在家里流传,如今,上高中的外孙女书法颇有老韩遗风。


  即便陷入昏迷,艺术仍成为他赖以支撑下去的力量。困于病床上时,老韩每天叮嘱宋婆婆把先前的作品拿到病床上,一幅幅展开来看,精神常常为之一振。“他下一期老年大学的学费都交了,说等病好了还去上课……”宋婆婆叹息到。可是,这已成了一个无法实现的约定。


  来源:成都商报  记者 辜波


 

关键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