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虫创意 图
从“国际金融中心”到“全球金融中心”,对于一个城市在规模、国际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力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意味着,全球金融中心应当具有强大的国际金融资源配置能力;金融服务范围覆盖全球,功能种类齐全;拥有国际金融规则制定与实施的话语权,以及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定价权。
北京时间3月17日下午,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报告发布,上海此次稳坐第三名,且与排名第二的伦敦之间的评分差距拉小至1分。
报告显示,全球金融中心竞争空前激烈,纽约继续高居全球金融中心指数首位,旧金山被“挤”出前十行列,而亚洲的城市开始持续挑战伦敦地位。
据悉,GFCI每年3月和9月会进行数据更新,去年9月公布的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上海超过东京首次进入全球三强行列。此次,“纽伦沪”金融中心新格局未动。
全球金融中心
竞争白热化
本期全球金融中心发展呈现五个特征和新动向。
首先,全球金融中心竞争空前激烈。本期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伦敦、纽约、上海再次排名前三,东京下降3位,香港、新加坡、北京和深圳各上升1位,法兰克福取代旧金山进入前十,旧金山则从前一期的第八名跌落至第十二名。
受疫情及英国“脱欧”等因素影响,伦敦评分下降23分,为十大金融中心评分下降最多的城市。与上期相比,本期排名前五的金融中心评分差距均缩小至1分。
第二,亚太金融中心两级分化现象初显。本期亚太地区金融中心整体评分较上期上升2.9分,整体表现优异,全球十大金融中心有6个来自亚太地区,除上海延续第三名排位之外,香港、新加坡分列第四位、第五位,北京和深圳排名第六、第八。东京则从第四下降到第七名。本期首尔和悉尼再次进入全球前20行列。
与此同时,排名上升的金融中心达到14个,排名下降的金融中心也达到14个。排名靠前的亚太金融中心与排名靠后的亚太金融中心数量相当,这表明亚太地区金融中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已经出现分化。
据悉,此份报告由综合开发研究院与英国智库Z/Yen集团共同编制。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亚太地区的优异表现,主要源于经济发展在金融上的体现。“上海、北京、深圳排名上升较快,这和经济规模、金融业的持续发展有很大关系。此外,目前,GFCI评比系统加入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新指标,亚太综合排名优异,也体现参与调查的金融人士对该地区这些领域的持续信心”。
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出炉,上海稳坐第三
第三,欧美金融中心波动幅度进一步减少。尽管西欧和北美地区金融中心近几期表现相对不佳,排名下降的中心数量超过上升数量,但排名和评分大幅波动的现象已经停止。本期西欧地区金融中心评分整体下降0.63分,北美地区金融中心评分整体下降0.18分,降幅远小于前几期。欧美金融中心评分波动幅度的减小,反映出这两个区域的金融中心表现已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第四,中美两国金融科技优势突出。本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对全球105个金融中心的金融科技进行评分和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纽约,其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和伦敦,金融科技排名前15的金融中心有9个来自中美两国,这反映出两国对金融科技的重视程度得到国际金融界的普遍认可。此外,与综合排名相比,广州、成都、青岛等城市在金融科技排名中高出十多位。
第五,中国内地金融中心马太效应明显。本期共有12个中国内地金融中心城市上榜全球金融中心指数,除上海、北京、深圳进入全球前十外,广州位列全球第22,成都和青岛排名上升较快,分别位列全球35和42。天津、大连、西安、南京和武汉等城市排名则在100名以后,这反映出国际金融从业人员对这些城市的发展情况不太了解,没有给出较高的主观评分,影响了整体评分和排名,未来还需要加强对金融中心发展的国际推广工作。
评分尚未恢复到
2019年水平
与新冠大流行的第一阶段相比,外界对于全球金融体系的信心增强。此次第29期金融中心的平均评分比上一期仅下降3.5点(-0.55%),而第28期的评分比第27期直线下降41点。
Z/Yen执行主席MichaelMainelli表示:“新一期GFCI的评分尚未回到2019年的水平,这反映出国际贸易、政治和经济的不稳定,尤其是中央银行的大规模干预,以及外界对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支付提供商的未来发展的考量,‘重建’将使投资和税收发生重大变化。”
此外,指数排名前10位的城市有9个评分出现下降,伦敦和东京下降超过10点。这种下降相较第28期排名的趋势截然相反,当时排名前十的金融中心评分全部逆势上升。
余凌曲表示,全球金融中心的排名很大权重是依靠全球金融人士的打分,其中一部分反映了情绪因素。“3月的数据是去年年底前的统计,更多体现了当时的全球金融形势,全球经济负增长、货币超发引发的金融风险担忧,都影响到了当时接受调查的金融人士的情绪”。
上海将打造
国际金融中心升级版
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的总排名从2009年3月时的第35位,一路向前,并于近年来持续稳定在全球金融中心排名的第一梯队。
自第24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24)报告发布起,上海便开始跻身全球金融中心影响力指数排名前五强,此后逐年稳定巩固地位。
在此前三期排名中,上海连升三级:GFCI26延续此前位列第五,并在2020年3月份发布的GFCI27中攀升至第四位,在GFCI28中晋升至第三位。
在本期报告中,上海延续第三名的地位,与排名第二的伦敦评分拉小至1分。
未来,上海的重要地位仍将继续受到广泛关注。第29期报告的受访者,被问及哪些中心将在接下来两到三年变得更加重要,排名前15位的中心有9个在亚太地区。其中,上海排名第四。
据了解,GFCI主要衡量金融中心在商业环境、人力资本、基础设施、金融部门发展和声誉等五个主要领域的竞争力。
纽约在五个方面中,有四个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上海在基础设施方面排名第三,人力资本方面排名第五,在商业环境、金融部门发展和声誉方面排名第六。在行业领域,上海在保险业领域独占鳌头。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2020年,是上海实现“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一国家战略目标的收官之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结下累累硕果。
在余凌曲看来,上海的不断突破,依托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势能。“近年来,上海金融市场全面发展、增速迅猛,科创板开市等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上海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较高,中国金融开放,上海独占鳌头,引入国际金融资源态势明显;此外,上海在金融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未来投资潜力巨大,也受到全球金融人士的看好”。
上海金融中心地位直逼纽约、伦敦,“纽伦港”三强格局被打破,去年开始便首次形成“纽伦沪”金融中心新格局。
不过余凌曲指出,全球金融中心,目前公认的只有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两个。
未来,上海将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升级版,从“国际金融中心”迈向“全球金融中心”的目标已经确定。
去年12月13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联合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共同编写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与发展建议》报告提出,到2035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引领亚洲辐射全球、以开放的现代化金融市场体系为核心、以全球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为标志、与纽约和伦敦并驾齐驱的全球金融中心。
从“国际金融中心”到“全球金融中心”,对于一个城市在规模、国际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力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特邀研究员汪小亚此前在媒体发文表示,全球金融中心应当具有强大的国际金融资源配置能力;金融服务范围覆盖全球,功能种类齐全;拥有国际金融规则制定与实施的话语权,以及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定价权。
这一长期目标的实现需要多方面的坚实支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与发展建议》认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成充分开放的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机构体系,打造国际领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和金融科技体系,完善与国际对接的金融法治监管体系和现代化金融系统风险防范体系,形成高度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和一流人才队伍。
欢迎关注公众号
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