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22:17:34 热度:628
编辑:佳垚
设计:小樱
海草艺术是一家新兴的艺术机构,致力于青年艺术家的推广与工坊式教育的结合。华夏艺术网长期以来密切关注艺术行业的最新发展。于是我们就青年艺术家面临的困境、海草艺术对青年艺术家的培养方式等问题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
海草艺术成立于2019年,主校区坐落于成都市天府新区麓山艺术村,是国内首家集青少儿艺术课程、国内外艺术家作品展览、成人美学鉴赏以及国际游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美育机构。海草采用国际艺术教育领域先进的工坊式教学模式,根据学习者不同的求知诉求,研发出适用于3-18岁全龄段的一站式艺术课程。并将全龄段艺术课程与艺术家驻留、设计师实践项目紧密结合。
蒲素
四川万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总经理
海草艺术 主理人
彭涟漪
华夏艺术网 负责人
对话
涟漪:我们知道海草艺术在整体的定位上面是基于艺术教育和推广青年艺术家,是一个在成都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艺术机构。创立海草有什么样的机缘呢?
蒲素:我们前身是一个做艺术的文化公司,前几年文化公司主要是跟艺术家合作了不少文化项目。基于这几年整体经济形势和艺术行业的一个发展阶段,我们就转向了独立空间的运营,形成了海归艺术家,艺术背景的年轻老师、设计师,从事艺术创作的年轻艺术家为主的一个团队。在现在的艺术生态里面,年轻的艺术家是处于特别艰难的一个阶段。他们的成长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了他们可能在艺术主流里面很难有一席之地。但是,每年又有这么多的艺术毕业生、海外求学的艺术生,他们的艺术志向其实很难得以施展。所以基于这个原因,基于现在市场上可能相对比较冷的这一块,在相对份额比较低的情况之下,我们把这部分年轻的艺术家和我们的艺术教育结合起来。不仅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也可以把他们自身求学的经验,现身说法地传导给想学习艺术的孩子们。在产业和艺术有机的结合的状态下,所以我们创办了海草艺术。
海草艺术工坊课
涟漪:我觉得这点很好。青年艺术家本身他是一个创作者,也有其他的社会角色,跟不同的观众互动,可以把自己的艺术理念进行一个比较好的传递。观众就包括了现在的青少年和藏家。一些藏家可能会觉得青年艺术家,特别是艺术家,他们的艺术太过于观念,太过于前卫,没有办法直接去读懂他们的艺术语言。但是通过这样的工坊课程,通过更加生动的互动,可以给藏家更多的信息,让他更多的去了解到艺术家自己创作的过程当中,他的灵感的汲取的来源是什么,他的个人经历是什么?我觉得这个是特别好的一个方法。
那么,因为刚好说到青年艺术家发展这个问题,根据今年的艺术市场的数据调查,全国只有不到6%的画廊选择签约90后青年艺术家,画廊根据市场经济以及从业经验认为他们的作品市场不够稳定。对于画廊经营者而言,是一项极大的挑战。由于疫情对艺术市场的冲击,数据可能还会下降。现在的市场情况,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海草会有做出怎样的调整?
蒲素:我们在疫情期间建立了一些社群,让大家能够了解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在这个期间开设了一些艺术课程,包括艺术史、每天解读一幅名画、美学课程、生活美学相关的一些内容。
在疫情的大背景下,我们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到艺术带给生活的是什么?艺术不是独立存在的,艺术是艺术,也是和生活和生态息息相关的。突如其来的疫情可能打乱了我们的一些展览节奏,本来计划6月要做一个艺术季,为即将毕业的艺术生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这不仅是在学院里面的毕业季展览,是让他们走到社群里、社区里,走到画廊里的艺术季,但是在今年特殊情况下,可能这些计划都得延缓。我们就会联动社区来做一些社区的美学普及。比如,春天来了,我们下周会有走进春天的绘画写生活动,由我们的青年艺术家带领。
儿童写生作品
另外,可能会在下半年的时候做一些更前卫的、更观念性的年轻人的展览,结合一些新媒体方向,更加的时尚、更加的前沿,把他们所学到的东西和他们90后的世界。当然我觉得刚才您说的大数据的比例,的确是这个问题。年轻艺术家在学成以后,未来他是否要从事这个行业是跟他的生存有关系的。如果他生存不下来,他的艺术生涯可能就此就中断了。由于他们的不稳定,导致了画廊可能觉得跟这帮艺术家合作的风险较大。但是我们是因为跟教育是有机结合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规避很多东西。我们身边聚集的,或者是我们能够去寻找的好的年轻艺术家资源,大家是因为有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发展而走到一起的,所以相对来说不会半途而废,或者被其他的客观原因改变了他们对艺术的追求。
我们还是想把不到6%的小部分市场活跃起来,也为小部分的艺术家提供一个更好的机会。
涟漪:我看到之前海草艺术这边也尝试过,将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文创化,或是做一些艺术的衍生品。对于这一块,在未来您还会有其他新的尝试吗?
蒲素:会的,在疫情下,经济格局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那么我们也会去顺应这种方向,把年轻的艺术家的一些周边、文创产品做一个更有设计的开发。其实现在很多年轻人的作品非常有创意,更适应现在的文创需求。这方面可能是未来我们工作的一个重心之一。
涟漪:文创可能相对来讲更加的生活化,把艺术作品融入生活用品,像马克杯、水果盘等等。艺术以文创的方式进入到一些家庭,成为家庭审美的一个入口,营造家庭美学的氛围。我认为,艺术品它传递的生活哲学、人生哲学,在家庭中是一种精神传承。对于中国人来讲,一个家庭的精神传承、文化传承,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在西方,收藏的体系非常完善了,收藏艺术品并不是有钱家庭才做的事情,可以是每一个家庭、每一个普通老百姓都能够达成的事情。这方面您有什么样看法?
蒲素:现在的精英阶层,其实有部分人是有艺术概念的,但这个群体其实不能说明艺术生态最终问题,因为这个群体毕竟是一个比较小众的。我们经常跟策展人、学者艺术家在讨论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从艺术教育的点去切入艺术品的推广,才能最终地解决掉这个问题。孩子从小对艺术品、对艺术的兴趣,到喜爱,到家庭配备,到家庭传承,形成一个链条,形成一个收藏的体系和概念。
为什么我们要做年轻艺术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从艺术品的价值和价格来讲,年轻人的作品会比较便宜,并且不失为一个好的作品,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从这样的点切入,把艺术品推给千家万户的时候,可能他们更能接受。通过慢慢地引导,提升家庭整体的艺术修养,形成艺术收藏的一个概念和体系之后,对艺术生态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青年艺术家作品
涟漪:您上次在做海归艺术家他的个人展览的时候,把很多海草的孩子们一起叫过来,让他们在艺术教育里面不仅仅去博物馆,去美术馆去看艺术作品本身,还可以跟艺术家本人有交流,拉近与艺术家的距离,在他们心目当中年轻的艺术家像偶像一样。我觉得这也是特别好的一种方式。
展览现场艺术家与孩子们互动交流
涟漪:您作为比较资深的艺术从业者,对年轻艺术家的职业发展的方向,可否谈一些您的个人建议?
蒲素:每年要毕业这么多的艺术生,但是留下来做纯艺术的,还是很少,可能也是关乎到艺术家整体的生存生态问题。这个现象也很正常,毕竟真正做纯艺术的艺术家道路是非常艰辛的。他们也可以做很多跟艺术相关的行业,比如说衍生品、设计、跟美学相关的方向。当然其中也不乏有很大一部分的艺术生,从此可能就告别了他的专业,但是艺术对他们的审美、他们的人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体现出来。
那么对仅存的想走艺术道路的这部分人,我觉得特别应该鼓励和支持。如果我们作为这样的(机构)也能够尽仅有的微薄之力去帮助他们,给他们一定的平台去实现梦想的话,我觉得是一个特别好的事情。我们的生态闭环里头给他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同时他也对下一代或者是对更小的孩子们起到了一个榜样的作用。
艺术这个行业很庞大,这个行业生态中,艺术家只是一部分,这个行业衍生出来的艺术商品是支撑他们继续走艺术道路的途径之一。所以我们在未来会和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一起合作,用他们的创意,用我们的平台,大家共同的去努力打造一种新的衍生品方式。现在已经有的衍生品包括文创、软装,还有一些相关的东西。但我觉得这不是未来,因为在重大格局变化之后,未来会有更好的模式、更新的产品,去推动衍生品的发展。
青年艺术家李欣怡3S个人插画展开幕仪式,
海草艺术主理人蒲素致辞。
涟漪:我平时接触的一些青年艺术家,他们会有一个困惑,如何跟画廊机构合作?而画廊机构也会遇到一种问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和时间在宣传一个艺术家的时候,艺术家在这个中间不是特别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角色,他不认为自己需要去参与宣传,好像他仅仅是把他的作品提交给了一个画廊机构,导致了无论是他的文创还是他的个人艺术推广,跟他本身是割裂、脱离的状态。对于青年艺术家来讲,他可能会觉得,画廊是他的代言人,是他的推广者,偏向市场的销售、营销、宣传是应该画廊去承担的。
但是像您刚才讲的,艺术家这个群体,只是在艺术生态圈里面很小的一个部分。一个青年艺术家,是应该仅仅是把自己放到一个我是产品的制造者(的位置),后面的所有东西跟我没有直接关系;还是应该有效地“经营”、扩大自我社交圈(包含其他不同背景、年龄、地域的艺术家,艺术评论者,专家媒体,画廊主理人,甚至是看似跨度极大的平台方等)?后者是一种共筑的理念,可以打开他自己的个人知名度。这可能是现在年轻艺术家应该去深度思考的问题。
您最开始提到,每一年都有大量的优秀海归毕业生,他们之间其实也是一种竞争关系。海草艺术每一年也会收到很多不同的艺术家投稿,对吧?那么你们是怎么做选择的呢?
蒲素:我们接触很多刚毕业的艺术家和海归艺术家。人与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或者是说为什么会出现优秀的艺术家,有些人做不了艺术家?我觉得技术是一个相对次要的东西,重要的是意识层面的东西。第一,他对艺术的认知是什么?第二,他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第三,他对这个艺术理解是什么?他的理解怎么样去转换也很重要。我们会跟很多年轻的艺术家聊,我们想要的就是创意、新的思维。如果他还停留在模仿成熟的艺术家去产生自己的作品,我觉得他已经不能生存了。我们要的就是不一样、特别,要的就是创意,创意才能产生更多可能性,差异化出来了,才能在市场上生存。
涟漪:除了您刚刚讲的创意和差异化的个人特点,还有一点很重要,他们的创意和特点一定是成体系的,他自己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来支撑。创意和好的想法是灵光一现的东西,怎么样把这个东西转化成有逻辑性的、可以经得起推敲的创作,这是我觉得年轻艺术家可以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蒲素:是的。我们这边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专家团队,里面有艺术家、有策展人、有国际策展人,有理论家和资深的艺术教育老师。所以在这个情况下,今年我们可能还有一个方向,就是我们要做更多沙龙型的活动来探讨一些问题,不仅是艺术,不仅是美学,还有当下跟人们息息相关的一些话题。这对年轻艺术家来说也是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更多和大咖们交流,不同声音的出来很有意思。这是我们今年要做的方向之一,因为现在疫情期间也大家不能聚集,所以我们这部分东西是在我们的(微信)群里做一些呈现。在5月以后,我们可能就会做一些线下的活动了。
涟漪:那挺好的,到时候希望可以去参加。
蒲素:那是肯定要邀请你的。
涟漪:今天非常谢谢蒲老师跟我们精彩的分享。那么我们也期待您刚刚讲的5月份线下的这种活动,我们现场可以有一些比较好的交流。
- End -
关键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
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