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22:17:20 热度:1059
编辑:佳垚
设计:小樱
古有武松打虎,今有艺术家为夫人除鼠。
“鼠辈不除,天下岂有宁日?
武二之能伏虎,酒力之助也,
安知不改色于鼠耶?
呜呼!故能除鼠者,亦大英雄也!”
——张承翥《捕鼠记》
送分题:张先生写此文是为了_______。
A.论证除鼠比除虎更英勇
B. 秀恩爱
1995年,张先生搬了新家。
朋友劝他改斋名,答:不改。
某天读到李商隐的诗:
自喜蜗牛舍,兼容燕子巢。
便十分欢喜地把斋名改为“ 燕巢 ”,
因为“ 妻名有一燕字 ”。
这个宠妻艺术家到底是什么来头
?
张承翥自号太瘦生、半闲居士,斋号九方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师,成都惠民职工画院执行院长。
著名教育家张重民先生是他的祖父。自幼受家庭影响,学习书法、篆刻、绘画及诗书文章,书法初学颜真卿,后篆书学邓石如、吴昌硕、赵之谦,行书学王羲之、苏轼、米芾,草书学祝允明等。篆刻以师法秦汉为主,曾摹刻秦汉印200余方。绘画喜欢清雅淡然的画风。
张先生不仅夫妻恩爱,文章写得风趣幽默,在艺术圈也是全能型选手,文人画家的各种技能他无一不精。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宝藏男孩,这不就是宝藏艺术家吗?
有没有“宝藏艺术家”不会的?
还是有的。
张先生生平有三恨:
“一恨美人不爱
二恨古人不见
三恨琴技不佳”
陶渊明不会弹琴,于是“抚无弦之琴”。
张先生虽然琴技不佳,但篆刻一流!
来一套十二古名曲。
《高山流水》《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夕阳箫鼓》
《汉宫秋月》《阳春白雪》
……
看这极富诗情画意的曲名,
这意境,这情怀,太上头。
琴技在这会儿都是浮云。
宝藏艺术家的更多秘密 解锁!
逍遥
“逍遥”的庄子与“不求甚解”的陶渊明对张先生影响深远。年轻时他第一次卖画带来的“意外”收入,让九方斋渐渐填满了书籍,而他的生活却依旧。作品有同好愿意收藏,张先生自然高兴,但却没有刻意而为,顺其自然,读写刻画不废。他钻研诗书画印不为追求高深莫测的道理,也没有功利的想法,只为享受其中的快乐。
九方斋之所以填满书籍,是因他爱读“无用”之书。对“黄金屋、颜如玉”之类的古训,他是不以为然的。于他而言,读书与写文章是工作之余、作书作画之余的消遣。然而这些“作画时走神的产物”,却充满幽默与深刻见解,以微知著,洞见世界。 《一心二用》张承翥书画漫谈集 四川美术出版社
儒雅
张先生偏好文人书画。其书画逸笔草草而余韵无穷,精致典雅而生机勃勃;不求形似而神气完足,不事铺张而简淡疏朗。挥手间描摹诗书,落笔处摊开心性。文人的儒雅之气通过笔墨的变化渗透出来。
张承翥 《白玉临风》23×69cm
书
他的书法创作涉及多种书体,每一种都各有特点,小楷清新隽秀,篆书工整有力,行书行云流水。张先生六岁开始学习书法,几十年如一日,如今书法已内化于心,深入骨髓。他的书法作品每一种书体都有各自的时代特点,也有张先生自己的独特风格。尤其是扇面和印拓所配之精致小字,流露出执笔之人内化于心的文人品格。
张承翥 团扇
画
他的画作大多尺寸精小,或扇面,或方斗。他的成扇书画艺术被人评价为“以小舞台展现大千世界”。画面或精致清朗,色彩典雅;或气韵生动,笔墨洒脱。
张承翥 成扇
画中的花草虫鸟气韵生动,妙趣盎然,展露出他在平淡生活中的悠闲心境。悠闲并非是玩乐,也不是放松和休息,而是心灵的向往和追求。草虫的世界里没有诱惑,也无所依待,天真自在,无拘无碍。张先生的心里有了花草虫鸟,正如庄子的梦里有了蝴蝶,从此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浑然一体,自由往还。
他说自己是“见异思迁”的,画风多有变化,不停寻找最能恰当表述自己感受的方式。在几近完美的中国书画艺术审美标准下,试图转一转审视角度,挪一挪审视距离,来发现一种新的视点或起点。太正太近易于媚世流俗,太偏太远易于狂谬乖张,难以把握分寸。这个过程对学艺者来说,也许永远没有终结,也许有遗憾,但也形成了张先生的艺术魅力。
张承翥 《香似玉人清》 68×35cm 张承翥 《春花》 56×35cm
张承翥 《临窗》 69×33cm 张承翥 《艳骨》 69×33cm
有画幅稍大的作品,多为工笔山水画,线条细致优美,却不乏山水的意境,实属不易。观张先生《桃源行》,虚实相间,近处桃花灼灼,群山之间几抹淡雅绿,顿感“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堤岸蜿蜒,远山掩映于朦胧的雾中,又觉“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
张承翥 《桃源行》 133×133cm
印
儒雅的文人并不总是远离人间烟火的,创作要师古人技法,亦要表达今人的思想。张先生第一次上峨眉山时,见到衣衫褴褛却一心向佛的老农,他开始思考:生活的苦难与灵魂世界里的万丈深渊,究竟哪一个更令人恐惧?随后的几年,他开始研究高原藏民所刻的尼玛石。这大约是他创作“心印菩提”、“佛教系列”篆刻作品的由来。他自知以他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认知方式,永远都不大可能对宗教产生真正意义上的领悟和信仰,但这并不妨碍他对宗教精神,宗教文化的某种程度的亲近。张先生试图通过篆刻,领会藏民们在刻尼玛石时的精神状态,一窥佛教的精神世界。
张承翥 佛像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中国文人画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张先生诗、书、画、印皆精,又各有特色,把几种艺术融为一体,作品表现得完整淳熟。他自谦地表示,“作书作画不为追求高深莫测的道理”,然而却已带领观者阅尽人间春色。
宝藏艺术家
扫码“抱”回家
- End -
今日艺术作品推荐
关键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
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