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审美趣味,凝结着中国的传统思想与文人意趣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21:26:22 热度:444

  中国美术中最辉煌的艺术之一就是绘画艺术,而在绘画中最能体现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审美趣味与思想的就是山水画,中国文人墨客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未停止过对它探索与创新,在中国山水画中凝结着中国的传统思想与文人意趣。

  中国春秋诸子百家,各家学说兴起,后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在三国生根发芽,到魏晋隋唐蓬勃发展,在这样一个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各家思想不断地发展、创新,并一步步走向融合,最终形成了以儒、道、佛三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思想。而中国的山水画就是这些思想最鲜明而又最深沉的表达,山水在中国画家心中已不再仅仅是山水,而是他们的意志,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他们所追求的“道”。

  我将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征大致分为三部分:

  1. 自然之美

  山水是自然最直接的表现,人对自然山水的美感来源于人与自然山水的一种契合,从这种相互契合中萌生出一种自由感与美感,这就是我们之所以说山水怡情养性了。

隋初 展子虔 游春图

隋初 展子虔 游春图

  例如如今现存最早的卷轴山水画精品——北周末隋初展子虔的《游春图》,在那个山水画刚渐渐独立的时代就展现出了山水画有别于其它绘画所独有的魅力。展子虔在此图中描绘的是江南二月桃杏争艳人们在江边游春的情景。此画采用俯视法取景,将远处的山峦、近处的丘陵一同向中景的江水聚拢,并在其中取得了一个完整和谐的韵律,构图布局清晰简洁。《游春图》以自然景色为主,放目远眺,青山耸峙,佛寺隐山而立,近处桃杏点缀于丘陵,内有屋舍一座,两岸之间江流无际,水波荡漾。其笔法细劲流畅,并设以浓烈色彩,渲染出这秀美山川的盎然生机。展子虔的这幅画结束了中国山水画“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稚嫩时期,进入了“青绿重彩,工细巧整”的新阶段。同时我认为此画以贵族春游为题材,一方面表达出了当时人们对世俗生活的关注,另一方面人们选择游山玩水来放松心情、愉悦身心,说明人们在当时已经了解到山水有“怡情”的作用并表达出人们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而展子虔在描绘此画时也以抒情写实的手法来表达这种悠然自得之情,来传达这大好河川平淡盎然之美。

  2.意境之绝

  中国山水画家的意境论主张“以意为主”,强调“表现”,将有限的视觉感性形象在山水画的虚实结合中无限放大,形成画外之音、景外之意,引人深思、触人心弦,同时体现画家的审美理想乃至生活理想的高度。

五代 董源 潇湘图

五代 董源 潇湘图

  如五代董源的《潇湘图》,此图描绘了山峦起伏、江河萦回、烟雨空闬、草木丰茂的江南湖光山色,湖对岸山势平缓连绵,大片的水面中沙洲苇渚映带无尽。其画面中水墨间夹杂淡色,山峦多运用点子皴法,几乎看不到线条,显得极为自然恬适,在江南秀美圆润的神韵中,传达出清幽朦胧、平淡天真的意境,令人从中体味出画家那种静观、深思和内省的精神境界。

元代 王蒙 青卞隐居图

元代 王蒙 青卞隐居图

  元代王蒙的《青卞隐居图》,展现的是浙江吴兴西北卞山的景色,画中山势险峻、树木茂密,山间瀑布高悬直泻,一隐士沿山路而行其间,整幅画气势雄伟,笔精墨妙,展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江南气象,寄托了画家望隐遁山林的理想和志趣。

  3.笔墨之妙

  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功,在山水画中尤为重要。中国山水画千年来题材不变,思想不变,只有技法一直在变着,而技法就是随笔墨在变,到明末董其昌甚至提出了“境奇不如笔墨精妙”的观点,使笔墨成为了单独的审美客体。

北宋 李成 读碑窠石图

  例用笔,北宋初李成的《读碑窠石图》,描绘了在枯木乱石下一寒碑孤耸,远处一片荒芜,近处有一行人路过的情景,此画中尤为引人注目的就是那枯木寒林,李成自创“蟹爪”法将那萧索凄凉的氛围渲染到淋漓尽致到地步。

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与李成同时代的另一位山水画家范宽则擅于用墨,善用雨点皴和积墨法,使其笔下峰峦浑厚端庄,气势磅礴,险峻陡峭,令人生畏,从其作品《溪山行旅图》中可见其山风姿。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绘画的主要构成部分,是中国思想的结晶,是文人墨客千年来都研究不完的题材。中国画家将自然之美、意境之绝、笔墨之妙都融入在了一小小的山水画中,从而去寻求大千宇宙之“道”。

关键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