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青涩·第三季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20:15:45 热度:885

展览名称:青涩·第三季

主办:成都画院·成都市美术馆

承办:成都画院美展馆

展览时间:2017年4月13日-4月24日

展览地点:成都市美术馆(青羊区下同仁路80号)

参展艺术家:(按年龄排序)

刘海涛、张洋、宋志慧、王光林、斯政、孙晓伟、李永祥、罗璇、王晔、朱聪夏徵、卢贞、胡顺香、王海琳、郝明明、甘露、曹筝琪娜、白晋菁、何禹珩、雷水清、顾强、杨强

部分画家作品展示:

孙晓伟   gift    6x18x12cm   木块、丙烯    2017

翻手绳   纸本水彩   19×28cm   朱聪夏徵    2014年

顾强    《果子熟了》    布面丙烯     200X200cm    2016年

李永祥    月球的背面   150X22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斯政    走走停停-欧洲足行   50cmx50cm     2016年

孙晓伟   gift    6x18x12cm   木块、丙烯    2017年

 

真实即是最好的呈现

—写于青涩展览·第三季前 

文/孙晓伟 

  《青涩》展最初是由西南民族大学2012级绘画系研究生共同发起,2014年、2015年分别于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举办展览。随着参展艺术家的成长,“青涩”的概念和范围也在不断的外延和扩大,这也正是《青涩》第三季与前两次展览的不同,青年艺术家是艺术的未来,特别是在艺术创作越来越具广维性所带来的艺术表达形式的多元化及创作本体精神折射的个人化上,青年艺术体现出更多的活力与可能性。作为成都市美术馆年度青年艺术扶持计划之一,《青涩》第三季在此前思考的基础上,在参展艺术家范围及展览立意上做了横向的扩展,以期呈现“青涩”理念四年来的成长。 

  出生于八十、九十年代的青年艺术家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差异性,即自我个体的独特性、艺术语言的多样性;二是成长环境的日常异化,表现为物质基础之上各种欲望的交织和宣泄;三是多元的艺术表达方式,与早期八零后艺术家作品普遍卡通化和泛青春化特征相比,新艺术媒介的出现、国际视野的开拓、艺术家自身的成长已经成为八零、九零后艺术面貌的典型特征。 

  不同于八十年代“理想主义”至上、九十年代前卫艺术的登场,新千年以来的艺术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集体主义向个人主义转化的大背景下前进发展的,八零、九零后艺术家成长于这样的历史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向更加注重个人化的情感体验、更为日常化的切身感知等文化认知上转变,对于他们来说,表现“宏大叙事”、“社会批判”似乎并不“真诚”离他们的“真实”相去甚远,因此,无限放大的个体性话语成为他们表达世界的必然选择。 

  《青涩》第三季参展艺术家皆为八零、九零后,年龄跨度不大,他们共同经历了社会变革的浪潮、社会诸方面的深刻变化等,在他们的艺术创作进程中,鲜明个人化的艺术语言以及对画面情绪的细腻把握和独特思考是他们最明确的特征。此次展览中,参展类别涵盖了国画、油画、版画、装置、新媒体等艺术形式,参展艺术家由成都画院、四川当代油画院、社会及在校的优秀青年艺术家组成,他们除了具有对艺术语言敏锐的把控力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二维、三维空间塑造的察觉感知上,这体现在对材质、媒介、符号、文本等艺术元素组合的思维再造,这样的思考始终贯穿于他们作品的“叙事”结构中。 

  何为“青涩”?我想,它代表着一种稚嫩、一种真实,一种直面内心的表达,展览取名“青涩”,既是一种阶段性的创作状态的表露,也是一种可期许的未来,在这些不同的画面“诉说”中,他们如何思考?我不去“解读”,我希望将它“真实”的呈现给你。这也是我为何用“真实即是最好的呈现”为题来阐述这个展览的由来,在愈加碎片化的时代,信息纷杂,我们似乎无从辨别周遭的“真伪”,那真实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或许永远没有答案,但我们仍可保留一个独立完整的自我,在这十九位参展艺术家中,他们呈现的也正是对自己、对社会、对成长的一种追问,一种在自身语境下对世界真实的探寻。我想,不光对于他们,这或许也是每个真诚从艺者不断前行的原因,不是吗?

关键字:成都画院  青涩展览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