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20:01:07 热度:660
日前,“继往开来——杨佴旻水墨画山东巡回展”(青岛)在青岛市博物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由青岛市文物局、临沂市文物局、日照市文物局、淄博市文物局、潍坊市文物局、济宁市文物局主办,青岛市博物馆等承办,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学术支持,学术主持邵大箴,展览总监陶咏白,策划李国红。开幕式有青岛市博物馆馆长隋永琦主持。著名美术批评家皮道坚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理论家陶咏白,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原党委书记米如群,中国新水墨画院副院长、艺术家南溪,南京大学美术院副院长、聂危教授,耶鲁大学文学博士、台湾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杨小滨,青岛市文物局局长郑安新,以及艺术家杨佴旻在开幕式上致辞。在继承传统,开创未来的道理上杨佴旻博士经过几十年艰苦探索和艺术实践,成就并成熟了全新的水墨画新风,杨佴旻的水墨艺术给美丽青岛送来一份夏日的清新与视觉盛宴。
下午,“继往开来——杨佴旻水墨画”学术研讨会在索菲亚国际大酒店举行。研讨会主持皮道坚先生首先发言,就杨佴旻的艺术给予了高度评论,对杨佴旻水墨画在继承中国优秀绘画传统、开辟未来的艺术实践中做出的卓越成就进行了阐释。在长达四个多小时的研讨中与会嘉宾发言热烈,对杨佴旻取得的艺术成就进行了讨论。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主席杨卫教授认为:杨佴旻的绘画激活了当代中国画语境里失落的传统,他独树一帜的绘画以及创造构成了一道绚丽的风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镛先生将杨佴旻和中国传统绘画之间的关系比喻成法国集美和奥赛,同时在杨佴旻的绘画里有着马蒂斯式的安乐,为观者带来无限的安乐享受;艺术家聂危谷教授认为,杨佴旻是中国彩墨画的先觉者,他承接和延续了林风眠、吴冠中的艺术脉络,成绩卓越;中国美术馆研究员、清华大学博物馆顾问徐虹说:在杨佴旻的绘画里,她看到了杨佴旻独有的文化姿态,那是一种文化自信,是一种探索新的空间和可能的自信;著名美术理论家陶咏白更是对杨佴旻的绘画进行了系统的评论。最后杨佴旻对自己的艺术进行了陈述发言。
研讨会嘉宾:(按姓氏笔画排序)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王镛
江苏省开放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玮博士
著名美术批评家、皮道坚教授
著名美术批评家、画家、邓平祥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原党委书记米如群
河北省中国画研究会主席、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河北省政协常委汉风
《中国书画》杂志资深编辑孙欣
油画家、原《画刊》杂志社长、主编李建国
南京艺术学院校办主任李志鹏博士
中国文化史学家、翻译家茹杨博士
中国新水墨画院副院长、画家南溪
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主席、教授杨卫
耶鲁大学文学博士、台湾中央研究院研究员、诗人杨小滨
南京艺术学院校董、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艺术家杨佴旻博士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术研究所副所长郑工
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国作家出版社编审、北京大学新诗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唐晓渡
沈阳师范大学驻校作家高晖教授
南京大学美术院副院长、教授、艺术家聂危谷博士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清华大学博物馆顾问徐虹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美术理论家陶咏白
北京荣宝斋潍坊分公司韩明春总经理
济南集约艺术培训学校庞家利校长
潍坊弘川现代艺术博物馆李国红馆长
“继往开来——杨佴旻水墨画”学术研讨会嘉宾 “继往开来——杨佴旻水墨画”学术研讨会嘉宾巡回展前言
(一)
继承传统,开创未来,是中华繁荣之本。近代以降,传统水墨固本图新,在形式、观念、技术、材料等方面寻求着与时代的互动,在众声喧哗的嬗变中挖掘着艺术语言的可能性,或写意或写实或表现或抽象,此起彼伏,此消彼长,素墨文人画早已不是独尊,新文人画一衣带水,从80年代饱受诟病的现代水墨到徘徊在90年代艺术边缘的实验水墨,传统的笔墨语言输入了现时的血液,分流爬梳,嗣后派生出非具象水墨、观念水墨、都市水墨、装置水墨、水墨波普、行为水墨、超写意种种,有乌托邦式的激进,有后现代性的解构,迄今利用影像、多媒体、数码科技、现代图式等形成的泛水墨作品,无论是意大于形,还是形重于神,似乎都在显示水墨的标新立异,也仿佛是水墨的浴火重生。
然而,这个时代的水墨并没有真正地走进世界性的艺术话语。如果说20世纪初徐悲鸿主创(创立)的写实水墨是西风东渐的现实主义尝试,林风眠倡导的表现水墨是现代主义的奠基,并由此开启了中国水墨与西方艺术的接轨,那么80年代中西艺术的现代性对话,则是以中国水墨的形式流变为契机的,而杨佴旻的新水墨画是真正意义上让水墨与西方艺术水乳交融的典型代表。其独特性也为水墨的当代转向提供了新艺术史上的范本。
杨佴旻 《五月的楼兰》纸本设色 145x367cm 2016年称其“新水墨画”是就其技法的革新而言。当素墨传统走进狭长的老巷,而与现代艺术栉比鳞次的楼群形成反差时,彩色水墨便在艺术的变革浪潮中脱颖而出,这种以中西融合的丰富的设色、晕染、笔法、立意、构图、造型,样式的新绘画探索,昭示了水墨艺术在未来的必然性。杨佴旻用现代绘画的造型在宣纸上作水墨,彩墨入宣的技艺,经年的淬砺,其新水墨语言已臻炉火纯青。这既有油画之风,又存水墨意境的绘画语言,颠覆了早年中西形异宣不入色的传统。从案头摆设的器皿、瓶花、水果等内景静物到太行、良乡、山水等城外风景,再到侍者、学者、老妇、少女等人物,敷之墨彩,形色相济,曲尽其妙。有印象派格调、写意画韵致,让人感受到林风眠、塞尚、马蒂斯、巴尔蒂斯等人艺术的精神气息。可见,他对传统绘画的独特创化,体现了一位当代艺术家的文化自觉,勇于担当起水墨文化走向现代的责任。
(二)
水墨革新曾是一个世纪性焦虑,中国画穷途末日论曾在80年代中期一石激浪,前有林风眠融现代西法的写意水墨,但枉遭放逐,后吴冠中把油画的技巧带入水墨,意图重建水墨新规则,两者形成继承关系,当今杨佴旻,继“林吴系统”再拓展水墨艺术的新空间。三代艺术家在隔空的互望中构成了彼此呼应的关系。
诚然,用随类赋彩来形容杨佴旻的多样性创作,显然不足以说明其具有的互通性形式和逻辑,无论静物、风景还是人物画,无论浓妆淡抹,深入浅出的勾勒还是没骨法渲染,总让人感到了一种宁静和幽雅,水墨的色彩之舞带着那份明丽和舒缓,挥去都市的喧嚣,让人忘却生活的烦忧,沉浸在静谧、淡雅、悠然或空灵的意境中,有时还带有一种隐逸的色彩以及象外之象。
巍巍太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杨佴旻的故乡。“太行”为历代山水画家所倾心,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摇篮,从荆浩、关仝、李成、范宽、郭熙、李唐到石涛,中国古往今来的山水画坛打上了太行不可磨灭的艺术烙印。今天,杨佴旻的太行山焕发出雄浑斑斓的色彩,带着后印象派格调、形式美感和表现主义的视觉叙事,汇流成了诗史般的壮丽篇章。灵山孕育了画家独有的气质和才情,它是画家诗歌中的水土、记忆中的故园,在经历海外的文化洗礼后,这份“母山情结”则显得尤为浓烈,使杨佴旻的画带着本土的气息与世界接壤,又让世界走近了水墨太行。
杨佴旻 《远方》 150×138cm 2000年作 纸本设色或许因有旅日旅欧的背景,杨佴旻的水墨画兼有日本浮世绘的装饰性、印象派的色彩、表现主义的浪漫情调,他抛开了地域性、狭义主义的民族性,将水墨的现代性引入了国际语境,消泯了滞后的差异性界定,形成具有国际性样式的绘画语言特色。 因而杨佴旻的画在欧美诸地展出,颇得国际友人认同和赞赏。
今天,中国的新水墨画迈进世界的文化视域,让世界走向了中国艺术,在碰撞中谋求一种新的发展,杨佴旻此次在传承深厚的山东举办巡回展。展出他代表作品60余件,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他的创作生涯,体现了他的艺术创新的理念和立场。
杨佴旻《周末》32.2×56.4cm 2002年作 纸本设色他那具有视觉张力的新水墨画,穷尽了新表现的、象征的、抽象的、装饰的以及写意的、意象的种种中西艺术的主义或表现手法,让身边的人景物事既有身临其境的“在场”感,又有“精神远方”无限的心灵空间,在长久的凝望中,被那虚静之美抚平的心灵,让我们终于走进了诗意的栖息,走进了杨佴旻全新的水墨境界之中。
关键字:林风眠,吴冠中欢迎关注公众号
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