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中国艺术衍生品千亿市场开发乏力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9:05:02 热度:588

长久以来,西方艺术品市场一般是“两条腿”走路:一是通过画廊、拍卖一、二级市场向外销售原创作品;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各种艺术商店对外销售艺术衍生品。前者针对稀有高端人群的收藏需要,后者则使艺术品进入大众生活。

在中国,这两种方式走出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一方面是一、二级艺术品市场早已突破千亿;另一方面,艺术衍生品庞大的市场潜力则依然没有找到突破方向。对此,记者采访了艺术家、商家等业内相关人士,探寻目前中国艺术衍生品发展中的问题。

⊙记者 李虎 ○编辑 陈羽

衍生品利润像空气一样?

在发展较为成熟的西方艺术市场,艺术衍生品的授权费占据艺术家创作收入的15%-35%。安迪·沃霍尔、怀斯等艺术家在世时,相关衍生品销售已经非常成熟,艺术家去世后,相关衍生品依然畅销不衰。而自2011年以来,相当一部分国内的知名艺术家和一些艺术机构签约进行艺术品复制。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艺术衍生品授权元年”。

然而,时至今日,据业内人士透露,两年多来,多数艺术家不再选择续约,甚至协议没有到期便单方面中止合约的案例也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在于跟相关机构合作中,艺术家并没有感受到授权复制衍生品带来的利益提升,甚至还损害到其作品在二级市场的号召力。著名艺术家刘野就直言“利润像空气一样,我知道有,但没看见过”。岳敏君也强调他授权的是一家慈善机构,根本赚不到钱,也没想过要赚钱。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知名艺术家经纪人向记者讲述了他所知道的艺术衍生品的故事。一年前他所代理的一位艺术家签署了衍生品的授权合约。协议签署后,合作方两周内即拿出了样品,艺术家对样品非常满意。但半年后,艺术家偶然发现,商店内销售的衍生品质量远不如样品精致典雅,价格也“让艺术家本人觉得很掉价”。在多次沟通中,艺术家认为合作方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的做法将会在未来极大影响自己作品的价值,随即在合同结束前表示坚决不再续约。但合同结束一年多来,合作方在拖欠授权费的情况下仍旧销售“在协议期内生产的”衍生品。经历多次协调后,合作方才以保证不再销售、追加一笔授权费避免与艺术家对簿公堂。

“再创造”成为衍生品成功秘诀

虽然一些艺术家在衍生品授权中出现了问题,但市场中并不缺乏成功范例。创造“稀奇”品牌的艺术界伉俪瞿广慈、向京夫妇就成功开发了衍生品市场。“稀奇”经历了两年多的发展,已经在北京开设了四家直营店,而且在上海、广州、深圳以及海外都有签约代理商,销售额已达千万元级别。“稀奇”品牌总经理李冬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稀奇’针对市场的不同需求开发了限量艺术雕塑和设计产品两个产品线,价格也依据市场需求灵活制定。‘稀奇’的衍生产品严格说来是艺术家的再次创作,不是完全复制。艺术家创作时会根据客户的心理需求进行作品的改造和设计,从而达到在坚持自我风格的基础上满足客户特殊需要的商业销售。”

艺术衍生品市场上另外一个成功的范例则是百雅轩。尽管百雅轩最近因为风投和资金链断裂等负面新闻备受关注,但不能否认百雅轩曾经的辉煌。据百雅轩内部人士披露,百雅轩发展壮大的秘诀就是创始人李大均从一开始就抛弃“复制品”的概念,而是打出了“原创版画”的口号,通过新闻炒作、高品质的复制质量、合理的销售网络、吴冠中等艺术大家亲笔签名等多种渠道,将限量版版画打造成为一种经过再创造的、具有强保值潜力的高品质礼品,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千亿级市场潜力仍待开发

文化部最近发布的《2012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去年我国艺术授权品、艺术复制品、艺术衍生品交易总额为180亿元。然而据欧洲艺术基金会报告测算,2013年中国内地的艺术衍生品市场潜力在300亿美元以上。

记者在上海实地走访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博物馆以及上海当代艺术馆等的艺术商店时看到,店内艺术衍生品品种丰富,店面设计也非常摩登,销售情况良好。店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期伴随展览销售的进口安迪·沃霍尔、达利等名家茶具、皮包、丝巾、汽车用品都是畅销品种。

然而在上海莫干山和红坊艺术区,记者看到,一半以上的画廊没有销售衍生品,一些有衍生品的画廊也仅仅有明信片和画册,且定价明显高出市场价。上海本地最大画廊之一的香格纳画廊的艺术商店内几乎全是画家画册。整个莫干山艺术区内只有一家艺术商店商品种类比较丰富,且多数是进口工艺品。

在莫干山艺术区工作多年的菲利普画廊执行总监白薇认为,现有的画廊对衍生品开发上受到艺术家本人意愿影响很大,价格和销量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而且莫干山多家画廊推出的艺术家还处于作品认同期,原创作品尚有待市场认可,衍生品开发大规模铺开的可能性不大。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余丁认为,目前绝大多数艺术机构在衍生品开发上还固定在“签约画家—小众宣传—独立定价—独家销售”的思维模式中。但艺术衍生品不同于原创作品,衍生品的本质更类似消费品而不是原创作品,面对的群体也不是收藏家而是白领、学生、游客等大众消费者。在衍生品的开发上应该遵循市场规律,让艺术家主动参与到创作中,在厂家定制、商品开发、销售网络各个层面上学习台北故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成功范例。让更多的人看过后想买并且买得起,是衍生品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

关键字:艺术,衍生品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