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广东画廊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8:57:35 热度:456

1985年,广州第一家画廊开业。这一年,陆续又出现了几家画廊如金雅轩、鲁逸堂、汇豪社等,这些富有粤式风格的名字,说不上土也说不上洋,透着浓厚的地域特色。这之后,广东画廊业就逐渐发展了起来。

广东画廊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画廊业的主体是国营的文物商店,经营传统书画。90年代后期,私人投资的画廊开始崭露头角,逸品堂凭借着雄厚的财力以及与艺术家的良好关系,举办过多次较高档次的展览,在广州画廊界异军突起,当时在全国也享有很高声誉。2003年以后,随着新兴画廊的出现,当代艺术品逐渐在广州画廊中露面,但这种面貌的画廊数量不多,规模普遍较小。

结构散,观念散,分布也散,是外人对广东画廊的基本印象。几乎无所交集的广东画廊,发展全凭个人的眼光、财力和自我完善的经营方式。目前,广东仍有很大一部分画廊是展销模式,全省近600家画廊(含画店),有规模与实力的仅有60家左右,真正能称得上商业画廊的更是屈指可数。有一种比较尖锐的说法是,广州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画廊,倒是有很多画店。

无利不起早

改革开放最初几年,广东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之一,“南下”一时成为中国人一条时髦的迁徙路线。彼时中国经济环境大变,催生了一系列新的行业,开放了的广东吸引了很多国内外游客,旅游纪念品市场一时间红火起来,富有中国特色和本土特色的岭南字画深受外国游客的喜爱,更讨了归国侨民的欢心。而这,就是广东艺术品市场萌发的契机。

以广东人的精明,必然不会错过这样一个机会。像华艺廊、金雅轩这样一批早期的本土老牌画廊,有意无意地乘了这股东风,在广东的各大高级酒店开始了最初的艺术品交易。仅靠销售中国传统书画,他们很快就掘到了广东艺术市场上的第一桶金,陆续成为东南地区有名的画廊,影响力一度辐射到东南亚地区。

无利不起早。当大多数人都还不明白这么一回事的时候,这些最早进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人,就早早地走上了一条新的路,开始在这个行业谋划更远的路了。在计划经济体制刚刚松动的年代,创业似乎并不需要太多实际的、物质和经验的基础。几乎白手起家的画廊业,不必愁如何招徕顾客,当时画廊里代理的传统书画,顾客们整日里都是“排队等着”。

画廊还是画店

广东画廊的经营方式也比较传统。全中国的人都知道广东人会做生意,却不觉得广东人“会”开画廊。即使他们的确不比其他地方入行来得晚。的确,广东画廊在经营早期,艺术品的流动和转手都非常快。这种方式在刚刚开始起来的艺术市场里仍是可取的,并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时至今日,谈起广东的本土画廊,“画店” 这个词仍频频出现,在一些人看来,广东的画廊总缺了点儿什么,要说起来,就是“学术味儿”和“经营制度”。当北京、上海都在借鉴西方的画廊经营模式,为代理的当代艺术作品打理“学术性”的时候,广东画廊业几乎不为所动。对他们来说,不管怎么做,最重要的还是要“对得住市场”。

“画店”式的经营方式和对本土市场的依赖,最终造成了广东画廊业出现的问题。在艺术市场开始火起来的时候,一些老牌的画廊将一些很有潜力的作品随意转手。这对广东画廊业的发展来说,实在是损失。

主流的岭南书画

“对得住市场”也造就了经营趣味数年不变。广东画廊经营的起点,是传统的中国书画。这一点从最早的广东画廊名字如金雅轩、鲁逸堂、汇豪社便可略知一二。正如金雅轩创始人樊振辉所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大量的作品和低廉的价格是他们选择中国书画作为经营内容的原因。还有一个没有被提到的重要因素是,当时的中国艺术界还处在一个极为复杂的状态,西方当代艺术刚刚为少数中国人了解。作为中国本土画廊经营的对象,已经是后来的事情了。

最初的判断显然是准确的,也让广东的艺术市场喧闹起来。但令人咋舌的是,几十年过去了,当代艺术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市场的主流,但靠岭南书画起家的广东画廊,传统的经营趣味仍然主流。至今,大部分广东本土画廊还是经营传统艺术的画廊,很多画廊仍然比较愿意代理中国书画,热衷与广东本土艺术家合作。本地藏家的支持仍然有效,他们很少尝试一些新的艺术形式。只有少数年轻的画廊像如意画廊、伟博画廊、维他命空间、五楼空间等更愿意尝试一些当代艺术作品。

务实的反叛

被打上“传统”标签,看上去因循守旧的广东画廊,内里却是个很有个性的地方。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实际上他们也是最 “不传统”的经营者。这里不崇拜“资格”、“模式”,个人的兴趣、财力和行事方式主导着画廊的风格。要论及经营模式的不拘一格,没有人比得上这些从别的行业转行,熟悉市场、寻找经营之道的人们。你可以讨论广东画廊业的行事方式,却不能说他们不思进取。至少,他们没有选择跟风,去追逐那些所谓“当代”的图式化作品。

尽管看上去各不相同,但广东画廊的有些内在出离一致。他们务实,言辞坦率可爱,对外界含有批评的“画店”这个词并没有太多排斥。尊重市场仍是最重要的经营之道,他们更愿意顾客主动的亲近,总是把画廊摆在“柜台”而不是“教室”的位置上。对待每一个可能的走进画廊的人都会给予足够的尊重。这也许是广东多年积累的商业习惯和服务意识所致吧。

在被问及经营画廊最大的收获的时候,不论是年轻还是年长,很多广东画廊从业者都会选择一个词快乐。被业内人士频频拿来与北京、上海对比而视作不思进取的广东画廊,并没有外界所想的悲观,倒是透露出偏安一隅的自娱自乐。

今年十月,广东画廊业会有几件大事,一是建立一个艺术区,再来就是画廊协会的成立事宜。一盘散沙的广东画廊,也许要用这种方式来寻求整个行业的突破。但不管怎么说,凡此种种,并不需要督促他们跟风。广东就是广东,没有必要成为下一个“北京”,或是下一个“上海”,愿意做有广东本土特色的画廊,不失为艺术市场的一件妙事。

 

 

 

来源:中华古玩新闻网

关键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