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8:54:58 热度:632
20世纪90年代,一首《我的1997》,让许多人记住了艾敬的名字。这位曾经的民谣歌手,在音乐圈消失许久之后再度归来,不过这一次,她的身份是艺术家。11月20日,《I LOVE AIJING:艾敬综合艺术展》在国家博物馆[微博]开展,展览展出了艾敬创作的200件作品,包括绘画、雕塑、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日前,艾敬接受记者专访,畅谈从歌手到艺术家的华丽转身。本期《艺术周刊》,我们还采访了重庆两位艺术圈跨界达人,他们的经历与艾敬十分相似。
质疑不认为自己是在转行
艾敬作为音乐人和歌手早已被人熟知。更了解艾敬的人,可能还知道她拍过电视剧、电影,还出过书。其实,在国家博物馆的这次展览,并非是艾敬的第一次艺术展。早在2008年,艾敬就已经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微博]举办过个人展览,之后还曾在上海和纽约举办过个展。
导演冯小刚不断创作新的油画作品,而倪萍、丁武、郭峰等也曾举办画展,娱乐圈似乎正在盛行“跨界风”。但艾敬却并不认为自己搞艺术就是转行跨界。“艺术是相通的,写音乐和歌词需要有画面感和想象力;拍电影、电视剧要与更大的群体去相互配合,我认为以上工作皆为艺术。”艾敬认为,“今天的视觉作品创作只是艺术媒介的转换。如果人们认为创作音乐的人就是艺术家,那么我早已经是了。”
其实,艾敬的跨界之路也曾受到质疑。“2000年有一段时间,父亲看到我在画画上面非常投入,他也担心和质疑。”艾敬只能安慰父亲,“我是非常有信心的,为了画画,我必须舍弃一些其他的东西。当然,我偶尔也会出去演出,因为我从未放弃音乐。”
师从张晓刚唯一“俗家弟子”
艾敬这次在国博的个展,受到众多艺术圈内专业人士的好评,正所谓名师出高徒,艾敬走上视觉艺术这条道路,就与著名当代艺术家张晓刚有关。
“我与晓刚相遇,最早是1998年在他成都的画室里,由朋友介绍认识的。”艾敬回忆道,1999年张晓刚移居北京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又遇见了,“晓刚看到我在给自己的唱片画封面设计稿,他称赞我说我的画面感觉特别好,可以教我画画。”
艾敬坦言,张晓刚对她在艺术上的帮助非常大。“晓刚待人很好,对周围的艺术家也尽可能地帮助和提携,尤其是来自西南地区的画家,都喜欢围绕在他周围。”艾敬说:“刚开始,我都是在他的画室里用他的材料画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经常去晓刚的画室,有一段时间几乎像是去上班一样。”
张晓刚的教学方法,也让艾敬受益匪浅。“开始晓刚让我自由画,想怎么画都可以,后来才开始教我一些技法。当时周围人都调侃我是晓刚唯一的俗家弟子,因为我是一个没有任何专业美术基础的学生。”
符号做一名“爱的艺术家”
本次展览中,有一件装置作品特别引人注目。在一幅宽6米、长16米,织满“LOVE”字样的大型挂毯前,一位女性正在埋头编织,艾敬这件装置作品名为《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这是我母亲发动了我老家沈阳的近50位亲戚、朋友、邻居和我的同学们,共同制作完成的。他们用家中废弃的旧毛衣、毛裤以及其他旧毛线,重新编织了这样一幅挂毯。而前面这个雕塑,是以我母亲为原型创作的。”
艾敬过往每一次展览,展览名称里都有个“LOVE”。艾敬认为,每位艺术家都必须有自己的代表性语言,“‘LOVE’就是这个时期我的符号性语言。”除了这件装置,艾敬为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创作的油画《宝贝我爱你》、装置《生命之树》等多件作品,都传递了“LOVE”主题。艾敬告诉记者,“‘LOVE’可以让我发挥想象力以及一切情感和记忆的搜索,我会把这个符号继续做下去,做一名‘爱的艺术家’。”
来源:重庆晨报
关键字:欢迎关注公众号
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