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体验更好 微信扫码登录

重庆艺术市场出路在哪

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8:39:18 热度:505

 

   由本报主办的《发生在重庆的当代美术史重庆艺术机构馆藏精品联展》上周末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闭幕,为期三天的这道免费艺术大餐,吸引了不少市民在周末走进展览现场,感受艺术气息。而同样在上周末,由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牟群主持的“重庆艺术市场发展”主题论坛也同步举行,围绕重庆艺术市场的现状、发展与变革,专家们针锋相对,发表了各自或尖锐、或中立的观点。

  重庆成艺术原产地

  这里只有艺术没市场?

  “四川美院变成一个原产地的概念,所有的艺术家和作品拿到外面去以后才会展览,所以反过来看重庆本土的艺术市场,似乎变成一个盲区,我觉得是挺奇怪的事情。”艺术国际总编吴鸿的这番话,反映了一个现状,也道出了不少艺术家的心声。

  提到当代艺术,川美系艺术家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但他们的艺术作品进入市场,似乎和重庆没有任何关系,重庆的藏家,和北京、上海、成都比起来不管是分量还是数量,都不占优势。对此,川美教授、艺术家张奇开认为,虽然有好的艺术家和好的作品,但艺术在重庆没市场,可能跟重庆的文化基础有关系。“重庆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彭逸林认为,当前重庆艺术氛围比较薄弱,投资者与市民艺术认知不高,要想活跃艺术市场,需要媒介的舆论引导。

  也有艺术家如傅文俊提到,重庆艺术品市场并非想象的这么糟糕,其实很多人在私下里买画,而且不是少数。不过他也承认,重庆的艺术市场还需要慢慢培育。

  只产青苗不出硕果

  艺术家不要羞于谈钱

  “ 重庆拥有良好美术基础、艺术人才,却难成大气候,这是当前重庆面临的大问题。我们很多川美老师,一方面在重庆上课,另一方面却在北京、成都等地开工作室,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的资源可以说是很雄厚的,却存在着只产青苗不出硕果的困境,怎样去解决?”彭逸林提到的这个问题,引发了不少人的思考。

  原《顶层》杂志执行主编、知名文化人姜汤认为,市场的行程需要良性系统,要形成产业链,如果没有市场根基,光靠媒体和基金会是撑不久的。姜汤说,从重庆的当代艺术走向市场发展这条路来看,这个会本身就贫血,而且营养不良,“如果今天看到这个会上有一半是企业家和老板,这个会就对了,结果还是知识分子。”在姜汤看来,艺术家意识到走市场是好事,那么就要主动寻找与资本对接的机会。

  分山头搞小圈子

  重庆艺术圈要团结

  重庆的艺术市场才刚刚起步,而艺术圈本身的一些问题,也需要正视。岭空间当代艺术中心投资人周迓昕就提到,重庆艺术圈学术与商业的矛盾,体制内外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重庆为什么没有北京、上海、成都这么丰富多元、开放、包容艺术的生态,周迓昕认为,重庆做展览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老是一个圈子的人,没有跟外界发生关系,“展览有没有金融界、企业界,有没有房地产商?没有。好像还是学术圈、专家、艺术家等等,只在这个体系玩没有拓展开。”

  观点》

  吴鸿(艺术国际总编):我觉得今天活动的主办方重庆时报,作为重庆本土非常有影响力的传媒,它来做这件事情,是非常有意识和眼光的。

  张达星(文轩美术馆馆长):虽然在艺术市场和全球经济金融危机所导致的经济衰退局面下,中国在2011年所发行的艺术经济总量达到了40个亿,但是通过我们分析和预计明年要达到2千个亿,意味着2千个亿对中国艺术市场的介入,无形增加了强大的力量。

  张奇开(艺术家、四川美院教授):重庆可能需要一个美术馆来支撑重庆的文化。民营美术馆有问题,先投资一部分钱来运作,但最后不能盈利的时候资金链可能会断裂,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可能最后还是需要政府来投入资金把美术馆建立起来。因为21世纪实际上就是文化的世界,是一个硬的经济指标。

  彭逸林(重庆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我觉得对于重庆艺术界来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在重庆产新苗的形势下,总结和推广市场,重庆有一个发展方式转型的问题,如何引领投资者,利用资金放大杠杆,能够使重庆有非政府的投资机构和有这样的企业家,有这样的市场存在,否则重庆永远是一个产新苗,而不是一个艺术硕果之地。

来源:重庆时报

关键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

相关标签:
发表您的观点

还没有留言,来占领沙发吧!
Analytics

微信扫码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