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社区 时间:2021/3/14 18:38:22 热度:710
“前阵子,我们1000万元买下赵无极的画作,半天后1400万元卖出去。半天之内赚了400万元,升值空间太高了。”开始涉足艺术品的温州投资客刘亦(化名)说,“像这种获利巨大的炒卖,最先嗅到味道的一定是温州人。”
几年前,在和朋友们讨论下一个投资市场时,刘亦曾提到过艺术品概念,但被施以白眼:“因为高利贷的疯狂回报让他们没有兴趣关注这个,艺术品的回报率没有高利贷高。”
高利贷出现状况之后,投资客们开始寻找其他项目,艺术品是其中之一,但已经不是转手赚差价那么简单。在炒房、炒煤矿、炒资金之后,温州资金开始流向新的艺术品领域,但结果仍是不妙。
大量资金涌进艺术品市场
不久前,杭州一家刚成立的艺术品理财机构,其VIP理财金卡的起步门槛为100万元,开门迎客没多久,意向签约就超过了5000多万元,这让该公司负责人大为惊讶,直呼“想不到。”
“据我所知,目前温州知名投资艺术品市场的主要有5个人,他们的资金实力在温商里也是比较高的。”刘亦透露,这5位温商最初做实业,实体赚钱之后成功转型,把钱投入到回报更高、更快的地方,钱生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现在,他们所在的行业有珠宝、矿业等。”
而且,目前文化产业被定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发展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肯定会有优惠和扶持政策出台。这时候投资艺术品市场,大环境很有利,艺术品交易有可能会是下一个热点。”一位绰号“羽毛”的温州商人说。
“羽毛”的资金分散在房地产和高利贷中,“现在投到楼市里的钱不容易撤出来。”他说,“等明年情况好转,会把钱慢慢从高利贷、楼市撤出,加大对艺术品市场的投资。”
曾经是上海炒房巨头之一的许先生说:“哪里有利润,哪里就有温州人,我不可能让现金趴在银行账户上成为死钱,而艺术品这几年在中国刚开始发育,是个机会,我当然不会放弃。”
公开统计数据显示,仅仅在信托领域,2011年前三季度共发行艺术品信托31款,较去年前三季度增加25款,增幅高达416.67%;而今年前三季度发行规模为410875.5万元,比去年前三季度增加381925.5万元,增幅高达1319.26%。今年前三季度共有11家信托公司参与了艺术品信托的发行,比去年前三季度增加9家,增幅高达450%。
温州市文化传媒协会会长金一群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业内资料估算统计,仅仅书画艺术品投资市场,就有200多亿元的温州资金进入。至于吸引资金量更大的珠宝、玉石、古董等艺术品市场有多少温州资金存在,则没有具体估计。
玩成庄家
“这些人早早地就在为投资艺术品做准备了。”刘亦说,每年的杭州西泠拍卖会,上述5位温商都派人去投拍,最初的投资偏于传统,比如古董一类,后来慢慢转向现代艺术,如徐悲鸿、张大千等近代大师的画作,现在则逐渐转向当代艺术品。
转向当代艺术品必有不传之秘。一是做当代艺术品不存在真伪问题,比较易于操作;二是范围比较模糊,人为可操作性高。
“游戏的关键在于,你没办法通过财报衡量是否值得投资,一旦没有专业数据做参考,模糊的地方就有大量赚钱的机会。”刘亦说。
温州商人投资艺术品市场,并不是倒买倒卖那么简单。“操作方法和股票差不多。”刘亦解释道,“比如有一幅价值1000万元的画,在某个藏家手里,我们把这个产品做个资产包,放在艺术品交易市场上,公众募资买下。两年后拍卖这张画,卖到2000万元,增值的1000万元就是股民的收益,一起分这个钱。”
像股票一样公开发行,向公共市场集资。刘亦说,“画作价值1000万元,那么就做1000万股,1股1块钱,你可以买1000股、也可以买50万股。”
这些投资客已经介入到核心环节,他们不是股票的买卖者,而是能够“制作股票”的人,是游戏玩法的制定者。
至于为何有此权限,刘亦解释说,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刚成立时,最初的几家公司可以向公众募资,其中就有几个温州老板的公司,“他们具备做资产包的权限。”他打了个比方,“就像最初国家放开一个小口子允许民间资本办私人银行,名额很快用完、很快收口,最初拿到名额的人便成为市场的领跑者和规矩的制定人。”
目前,全国各地正在运营或者筹建的文交所大约有30家,大多数都采用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方式,与股票交易类似。
风险积聚
画家老杨介绍说,艺术品估值在中国还没有形成体系,以前是外国人说了算,现在由于中国人接盘,外国人退出中国,转战东南亚继续炒作,“原先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国际炒客,现在聚集在印度了。”
和股市一样,风险由最后接盘的散户买单。只要大庄家套现后退出,尽管画作的价值还在,但是庄家不炒作了,泡沫掉下去,就开始跌,最终倒霉的还是散户。
“这需要一个专业的机构来估值,还需要一个类似于银监会的部门来监管,但是这些都没有。”老杨说。 “估值鉴定也是一个难关,业界尚未有一个公认的、权威客观的艺术品鉴定机构,这就为特定艺术品未来价值的增长增加了不确定性。”
让风险更为积聚的是,相关机构开始清理温州商人已经植根的各地文交所。
11月1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该《决定》要求,由证监会牵头,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清理整顿包括从事产权交易、文化艺术品交易、大宗商品中的远期交易等内容的交易所。
《决定》要求,除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或国务院批准的从事金融产品交易的交易场所外,任何交易场所均不得将任何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不得采取集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
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表示,此次清理的界限是“不能做涉及证券、期货属性的交易”,因此文交所不可太过于迷恋艺术品的类证券化交易,而应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位。
尽管市场上并没有确切的数据统计温州资本在艺术品市场的份额,但多位采访对象均表示比之前炒作绿豆、大蒜等单一产品的资金庞大得多。
除了炒作艺术品之外,据刘亦介绍,有些资金也在投拍电影、电视剧了,“政府在管制影视版权,现在盗版很难活下去,比如最新的电影《失恋33天》上映后,除非去影院,否则很难在网上找到盗版了。”他说,“在国内投资影视,会慢慢变得像美国一样正规、受到保护,回报也很客观。不过,这需要一定的资金量和人脉,否则很难进去。”
资料
温州资本三次危局
温州抬会事件:20世纪80年代中期,私营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信贷,为了解决一时的资金短缺,一种被称为“抬会”或“排会”的信贷交易方式应运而生。它最初出现在几个人之间,各人都出一笔钱,形成一个互助性的“会”,用钱的人付给其他人高于银行的利息。
抬会的链条在1986年春出现断裂崩盘的迹象,恐慌如瘟疫般的在各个乡镇飞散开来。1987年冬天,失去理智、极度病态的抬会体系,顿时发生集体性的瞬间雪崩。成千上万的讨债者疯了似的冲向会主的家,一幕幕不堪目睹的悲剧上演了。在短短3个月里,温州全市有63人自杀,200多人潜逃,近1000人被非法关押,8万多户家庭负债累累,倾家荡产。
山西煤矿危机:2009年,随着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一纸通知,山西启动中国最大规模企业重组方案,要求将煤炭企业从现在的2200个减少到100个左右。山西省煤炭工业厅规划发展处处长苗还利表示,兼并重组后,山西将彻底终结小煤矿,煤老板退出历史舞台已成定局。温州“炒煤团”的500亿元投资,几乎瞬间蒸发。
高利贷危局:2011年4月开始爆发,标志性事件是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老板“跑路”,餐饮连锁“港尚记”和“波特曼”老板“失踪”。2011年9月,跑路趋势迅速愈演愈烈。有网友将今年温州破产“跑路”的企业老板整理成名单,涉及20多人,50多家企业,卷入资金无法估计。这次危机的突出特点是实业资本进入高利贷,温州资本的投机性发展到极致。
来源:中国经营报
关键字:欢迎关注公众号
发表您的观点